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来传送识别信息,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体跟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必须遵守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诸多规范。具体说来,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数据的读写功能。只要通过RFID读写器即可不需接触,直接读取射频卡内的数据信息到数据库内,且可一次处理多个标签,也可以将处理的数据状态写入电子标签。
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之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 电子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便于嵌入到不同物品内。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物品的生产和控制,特别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
3)耐环境性。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具有强力的抗污性。RFID可以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之中读取数据。
4)可重复使用。由于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读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降低电子污染。
5)穿透性。RFID即便是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材质包覆,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信。但是不能穿过铁质金属物体进行通信。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数据容量会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数据量会愈来愈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增加,对此RFID将不会受到限制。
7)系统安全性。将产品数据从中央计算机中转存到标签上将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射频标签中数据的存储可以通过校验或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来得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