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个由黑白两色交错而成的小方块—二维码便侵入了我们的生活:街头巷尾的路牌广告、海报传单、报刊杂志、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甚至连商品包装盒、机票、火车票等各种票据,餐馆、咖啡店等各种消费场所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像所有的与网络有关的应用一样,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东西安全吗?
拿什么来盈利
小张是岛城某杂志社的网络编辑,最近他们的杂志也开始使用二维码推介自己了,在杂志的封面印制了二维码。负责此事的小张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就把这个二维码搞定了,“在网站上搜索‘二维码生成器’,然后输入你想要传播的信息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
制作应用的简易性对于二维码的推广来说虽然极为有利,但这个特点却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维码的盈利模式。
有专业人士认为,从技术方面来讲,二维码是开源的,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技术门槛较低,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这也注定了它无法独立生存。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二维码说白了就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型应用,如果“扫”的动作后面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支撑,那么二维码难保不重演五年前的覆辙。
对此,张成认为,二维码只能储存简单的一段文字或者是一个网址,储存的信息量偏少的确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二维码的发展,但他仍然相信,二维码未来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因为在他看来,“尽管储存信息量很少,但已经足够储存一个入口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二维码能够储存互联网的任何一个入口。
张成所在的公司从今年开始主营二维码业务,而且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说,虽然借助网络谁都可以生成二维码,但是有些事情还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目前,张成的信息技术公司有两项特色业务,一项是二维码美化,通过特殊手段将二维码设计成与产品相关的样子,引起用户的兴趣和扫描欲望;还有一项令张成引以为豪的就是动态二维码业务。“一般人都知道,二维码一旦生成了就不能更改,对于企业来讲,一旦有新产品推出就要对二维码信息进行修改,这会造成信息和广告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个问题,张成的公司推出了动态二维码业务,“一个商品只对应一个独特的二维码,不同时间扫描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
张成说,二维码虽然不能储存某个事情本身,但是它已经足够储存一个引导受众进入的入口。所以,他断言,未来无论做什么,都要以二维码作为入口。
热闹背后存隐患
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领域,任何应用都难逃病毒的魔爪。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范围内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25140款,同比增长353.05%;感染手机1040万部,同比增长99.23%,其中八成是Android(安卓)平台智能手机。中国大陆地区则以26.4%的感染率超过俄罗斯(20.9%)、印度(18.8%)和美国(9.6%),成为全球手机病毒的重灾区。
毫无疑问,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流行,手机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通过二维码传播的潜在风险正在日益逼近,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对于二维码中毒一说,张成解释说,二维码只是一段文字的描述,它本身是没有病毒的,“中毒是因为编写二维码扫描的软件被动了手脚”。手机想要识别、扫描二维码,就需要摄像头把图像采集下来,采集下来的二维码图片翻译成二进制的数据,是需要软件来翻译的,常用的扫描翻译软件有微信、Q查等等,假如有恶意软件扫描、打开了带病毒的网址就会造成手机中毒,张成强调,“但这与二维码本身没有关系。”
据了解,手机用户扫描后生成的通常是文本或者网址信息,如果单纯是文字,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中毒的可能;而如果解码生成的是一条网址链接或者运行程序,用户再进一步点击链接,就会面临中毒的风险。
因为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形图形组成,人们无法直观辨别其所承载的内容,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点,将带有病毒或插件的网址制作成二维码,并谎称是优惠券、软件等,从而诱导用户扫描。
截至目前,针对二维码,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涉及应用层面,还没有相关政策,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机构。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有必要将其纳入到管理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来源:半岛网 作者:叶明思 |